生活 理财 投资 股票知识 贷款 基金
早泄 皮肤补水 白癜风 雀斑 癫痫 高血压 肝硬化 青光眼 尿毒症 腹泻 腰肌劳损 预防肝癌 牙龈肿痛 改善哮喘 痛经 前列腺炎 广告
首页 > 要闻> 热点推荐 > 正文

30亿元杀入Robotaxi,哈啰打算如何破局?

2025-06-30 20:47 投稿:一路孤行 广告
核心提示:哈啰、蚂蚁集团、宁德时代联合投资的“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”注册成立,将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、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。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。

哈啰、蚂蚁集团、宁德时代联合投资的“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”注册成立,将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、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。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。

 
同一天,特斯拉Robotaxi在得州奥斯汀市正式上线。在此之前,百度萝卜快跑、谷歌Waymo、滴滴、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等国内外大厂和初创企业已经纷纷入场,开启Robotaxi商业化落地竞速赛。
 
此时入局的哈啰显然是个后来者。但在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看来,“现在进来的恰恰是时候。”经过多年发展,Robotaxi行业已经到了爆发前期。
 
只是,在这个战火纷飞的赛道,哈啰要如何打开局面?凭借蚂蚁集团与宁德时代的助力以及自身独特的资源整合,能否改写L4自动驾驶商业化竞争格局?
 
从运维端切入 要做“Robotaxi聚合平台”
 
Yolanda将车企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和运营平台公司称为Robotaxi的黄金三角,这三类企业分别对应了Robotaxi开发所需的三项核心能力,即造车、技术和运营。
 
近年来,特斯拉、小鹏等车企,Momenta、文远知行等辅助智能驾驶供应商,Uber、滴滴等出行运营平台均已展开相关动作,纷纷加码Robotaxi。
 
Yolanda认为,Robotaxi背后的自动驾驶技术最优路径已经明确,车辆制造背后的产业链也在走向成熟。“现在市面上的玩家更多是从主机厂或技术角度切入,哈啰作为出行平台,希望能够利用我们在出行和运维方面的优势切入Robotaxi赛道。”
 
在业务开展上,哈啰会以AI和数据为驱动,采取差异化策略,计划打造一个多层级可接入的运营平台,适配不同车型以及公司。对于接入运营平台的公司,提供运维体系(包括人力和系统)以摊销运营商成本,同时提供充换电、清洁维护、停车场以及维修点等服务,实现人员和资源的复用。
 
蚂蚁集团、宁德时代将为哈啰提供助力。其中,蚂蚁集团在大模型、强化学习、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布局,以及在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经验,将为哈啰发展自动驾驶业务提供广泛支持。宁德时代通过其动力电池技术、智能滑板底盘技术,支持底盘与智驾模块的深度集成,为自动驾驶提供安全底座。
 
总体发展上,“ALL IN 全球化”是哈啰Robotaxi的基础基调,短期以国内为主,逐步拓展更多城市,长期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。
 
Yolanda透露,目前哈啰已经积极和各地政府以及国内外车企展开深度沟通和合作,后续会逐步公布最新进展。
 
目标三年内落地商业化
 
虽然最近才官宣,但哈啰为Robotaxi已经做了不少准备。
 
据Yolanda介绍,哈啰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谋划Robotaxi业务。这主要基于两点,一是Robotaxi实现了商业化落地,海外以Waymo为主,中国以萝卜快跑为主,L4 Robotaxi已经在单城实现规模化投放,能够进行日常化运营。二是L4 Robotaxi的半后装走向半前装,甚至是完全走向前装量产,从系统安全的角度,也是行业上能够爆发的一个节点。
 
今年4月,哈啰、蚂蚁集团、宁德时代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,基于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,合作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。6月23日,三方联合投资的“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”正式成立,公司注册资金12.88亿元。
 
Yolanda表示,大家对哈啰的认知更多是在两轮出行,实际上哈啰在四轮出行的业务上也积累了很多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,比如AI的运维调度,高精度定位、地理围栏、电池能源管理以及用户行为预测等。
 
在她看来,一家公司能从一块钱的生意里赚到钱,它后面不是人海,也不是通过发券的形式来获利,反而是通过技术。这也是她选择加入哈啰的原因。Yolanda曾在美国特斯拉无人驾驶核心研发团队任职,从零开始参与构建Tesla Autopilot系统,今年加入哈啰。
 
哈啰Robotaxi业务及研发团队已经招募了一批AI大模型、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人才。团队规模目前在百人左右,后续会继续扩张。
 
谈及商业化落地的时间表,Yolanda表示,哈啰计划在三年时间内采取商业化的尝试。
 
Yolanda认为,L3的发展为L4能够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提供了依据,“各家车企针对L3推出了相应的车型车款,几乎都是计划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量产落地。从某种意义上看,产业化已经走到了临界点。随着L3大规模量产的落地以及政策不断成熟和完善,针对L4的政策也会逐步出台,我们乐观地看到L4大规模商业化量产落地的可能性。”
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入驻卓财商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,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zhuocaishang@126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大家关注
最新热点一周热点
健康导购更多
举报/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