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今年以来,通过AI“复活”已故亲人的案例越来越多。清明节的到来,AI复活亲人更是成了热门流水线生意。一门以“复活”为名的生意。最近,张泽伟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,行程安排满满当当,连吃饭时间都几乎腾不出来。他新搬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收拾,杂物凌乱地摊了一地。灯没开,阳光透过拉了一半的窗帘照进来,整个房间呈现一种淡淡的暖色。
今年以来,通过AI“复活”已故亲人的案例越来越多。清明节的到来,AI复活亲人更是成了热门流水线生意。一门以“复活”为名的生意。最近,张泽伟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,行程安排满满当当,连吃饭时间都几乎腾不出来。他新搬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收拾,杂物凌乱地摊了一地。灯没开,阳光透过拉了一半的窗帘照进来,整个房间呈现一种淡淡的暖色。
一台刚组装好的电脑卖力地跑着程序,屏幕上铺满了一个人的很多张照片,机箱的灯光闪烁着,风扇时不时发出呜咽的低鸣。张泽伟的手机消息不断,屏幕几乎常亮,持续发出长长短短的震动声。
张泽伟是南京“超级头脑”的创始人,他们从去年3月开始涉足AI人像模拟训练、声音克隆等业务,是国内最早一批推出“AI复活”产品的小型团队。所谓“复活”,就是基于照片、视频等历史数据,使用AI技术重现已故人物的声音、影像、行为等,生成与其相似的输出。到目前为止,张泽伟的团队已完成1000多笔“复活”订单。清明节将近,他们每天都会接到四五十个咨询相关事宜的电话。
今年以来,“复活”案例越来越多。此前,包小柏用AI“复活”病逝女儿,女儿在妈妈生日时为她唱了一首生日歌;近期,有网友用AI技术“复活”李玟、乔任梁等已逝明星,备受争议。“AI复活”这门此前隐秘而小众的生意,开始受到广泛关注,不断增加的需求同时催生了流水线的生产。在电商平台上,此项服务的价格从5元至上万元不等,价格越高,效果越丰富。除了提供“复活”服务,“复活师”们还在寻找学徒和代理,从而将单一的产业向更远端延伸。
执念
很多人对“AI复活”的初印象,可能是去年清明时B站UP主吴伍六“复活”已故奶奶的视频。当时,吴伍六用AI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虚拟数字人,并和她进行了对话。
视频中,“奶奶”头发花白,说话时有浓重的湖北口音,像她生前一样“唠叨”。因为非常思念奶奶,吴伍六和“奶奶”聊了很多,比如升职加薪、最近的身体状况等。他说的每一句话,“奶奶”都仔细聆听并给予回应,或是点头,或是眨眼,有时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。
谈及原因,吴伍六说,是因为自己很难接受奶奶的突然去世。去年春节,奶奶因病住院,不久后病重离世。他在病床前守了半个月,说了很多话,但可惜奶奶那时已经没有什么意识了。吴伍六从小由奶奶带大,与奶奶感情很深,“以前我遇到事都会和奶奶说,现在我也不知道和谁说了,其实我还是很想和奶奶说。”
吴伍六平时从事AI相关工作,因此他想到了用AI“复活”奶奶。他导入了奶奶生前的照片,制作出了奶奶的动态头像,又将奶奶生前的通话音频导入AI,训练AI模拟出奶奶的声音和语气。他也明白,这样呈现的终究是一个虚幻的影像,“但怎么说呢,只要是能再看一看奶奶,再说几句话也是好的。”
和吴伍六有相似心愿的人不在少数。记者采访了几位用AI“复活”已逝亲人的体验者,他们都对与亲人“再见一面”有强烈的执念——有的年轻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,却一直遗憾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;有的家庭中年失独,陷入情感泥淖的父母难以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;还有的人伴侣离世多年,希望重新见到日夜思念的人,哪怕只是在屏幕上短暂一瞥也能倍感慰藉。
有需求就有供给。自从生成式AI技术出现后,类似服务就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。早在2017年,HereAfter创始人詹姆斯·维拉霍斯根据父亲生前遗留数据创造了聊天机器人,很快就收到了相关咨询和定制订单,“一开始我没考虑过把它商业化,”他表示,“但一切都变得非常理所当然,这就应该是一门生意。”
生意
张泽伟是机缘巧合接触到“AI复活”业务的。他从2012年开始创业,起先做的是游戏行业,2016年转向虚拟现实领域,创业失败后,2020年他回到南京从事AI相关的研究,主要方向是AI教育。
有一次,一个朋友联系到他,朋友的父亲意外去世了,全家人一直瞒着奶奶,担心奶奶承受不住打击。朋友问他,有没有可能用AI还原父亲的形象,去给90岁的奶奶报个平安?张泽伟犹豫了。以前,他们做虚拟现实的时候,也接触过类似的需求,但受限于技术不成熟等种种原因,尝试并未成功。“当时内心比较挣扎,技术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,但是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。”张泽伟告诉记者,当他看到老人露出真挚的笑容,以及慈祥、安心的眼神时,他觉得自己在做很有意义的事。
渐渐地,来找张泽伟的人越来越多。其中,一部分人是为了向家属隐瞒亲人离世的真相,也有的是为了疗愈伤痛,弥补心中的遗憾。比如,一个从小被外婆带大的外孙女,希望去世的外婆可以出现在她的结婚典礼上。他们根据她提供的素材,还原了外婆生前的音容笑貌,让她的外婆在婚礼上为她送去了鼓励的话。还比如,有个小女孩因为父亲的意外离世有了抑郁倾向,她的母亲很着急,找到他们制作了伴侣的数字生命,最终合力帮助小女孩从抑郁中走出来。
张泽伟自认共情力很强。有段时间,频繁接触这样破碎的故事,一度让他非常难受,“感觉一下子就体会到几辈子的人间疾苦”,“有时候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会把自己代入进去”。不过,随着时间的流逝,张泽伟发现,很多以前印象深刻的故事都慢慢模糊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麻木感。记者采访期间,张泽伟接了好几通咨询电话,简单寒暄后,他先向对方抛出几个基本问题来了解需求,随后快速判断是后续详谈或是婉拒,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,全程表情平静、语调平稳。
张泽伟不愿把“AI复活”看作一门生意,但这项业务确实形成了一套流水线般的固定流程。比如,委托者需提前填写表格和约束协议,约束协议用以厘清法律风险,表格内容涵盖逝者的基本信息、相关生平、人际关系和重大事件等各方面。同时,委托者还需要准备一个10秒以上的视频,必须要有逝者的正面,或者至少一张正面照片,再准备一个15秒以上的音频。随后,相应信息会被放入数据库去进行大模型的调试训练,整个制作过程在一周左右。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,每个订单收费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。
技术
张泽伟从去年3月开始涉足相关业务,是国内“AI复活”领域最早的一批创业者。他没想到,仅仅一年时间,这条赛道上已经挤满了入局者。在电商平台上搜索“AI复活”,能看到相关店铺不少,但由于这项服务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,所以收费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。还有人趁势推出了“AI复活师”的教学套餐和代理服务,大有将“AI复活”这条流水线生意延伸打造成产业链的架势。
目前,市面上的“AI复活”产品,根据成本高低、技术难度,主要可分为三档。其中最低一档是能动的照片,利用深度学习、图像处理等技术,就能让照片里的人物开口“说话”,此项技术成熟且开源,单次成本可以压缩到10元以内。第二档是表情捕捉驱动的AI换脸,可以给真人模特换上逝者的形象和声音,进行语音或视频等互动。这种方式比较讨巧,技术不新鲜,成本在千元左右。第三档则是今年以来大火的数字人“复活”,也是张泽伟目前主攻的方向。因为交付产品不一样,成本跨度很大,总体收费较贵。http://www.juanju.net/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入驻卓财商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,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zhuocaishang@126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